植保课堂

植保课堂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3-04-12

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稻瘟病

稻瘟病俗称“鬼掐颈”,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症状:

1) 叶瘟:病斑呈纺锤形,最外层黄色,内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有褐色坏死线向外延伸成长条状,病斑背面产生灰绿色霉层。

2)穗颈瘟:发生于穗颈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绿色。穗颈发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迟的则谷粒不充实,病穗往往从颈部折下,形成吊颈。

2、防治技术

1)打送嫁药:在移栽前2—3天喷施一次送嫁药,每亩用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30千克喷施;或将秧洗净甩干浸于20%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750倍液或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中1分钟取出堆闷,闷半小时,然后栽插;

2)喷药防治:

叶瘟:一旦出现病叶或发病中心,及时每亩用40%富士一号(稻瘟灵)乳油100毫升,或75%的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块是否发病,都应每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喷雾防治一次。

穗瘟:必须抓住防治时机,选好对路农药,用足药液剂量,才能保证防效。穗瘟防治的最佳时期是破口期。叶瘟发生重或前期叶瘟轻而后期倒三叶发病或前期叶瘟不重但周围叶瘟重的田块应列为防治对象田,若品种感病,生育期偏晚、贪清,倒三叶发病(剑叶或叶枕发病率达1%以上)或周围有叶瘟重的田块,要在破口期,齐穗期各进行一次施药防治。 在防治穗瘟时,由于水稻生长后期田间蔽闷,药液量要足,喷药要均匀,亩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或40%富士一号乳油100毫升,兑水60公斤喷雾。在抽穗后发现穗颈瘟,应亩用100毫升富士一号兑水50—60公斤进行喷雾。

(二)水稻纹枯病

纹枯病俗称:“花脚杆”,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

1、症状:纹枯病先在水稻基部叶鞘上出现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像开水烫伤一样,可导致叶鞘干枯,上部叶片也发黄枯死,严重的可达剑叶,以后病斑慢慢扩大,形成云纹状大斑,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黄色至草黄色,湿度大时长出蛛丝状的菌丝体,严重时很植株基部腐烂,成团倒伏。

2、防治技术: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适时施药进行综合防治。

1)农业防治:推广宽窄行栽插,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控制群体,基肥足、追肥早,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切忌水稻生长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2)化学防治:高肥力、长势旺的水稻,应掌握水稻圆杆拔节阶段病丛率达20%,孕穗阶段病丛率达10~15%时为防治适期,药液要喷在稻株中、下部。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150~200毫升,或井岗霉素高浓度粉剂25克,任选一种,兑水50~60公斤常量喷雾,或兑水400千克泼浇;或亩用20%纹枯净水溶性粉剂25~30克,兑水60公斤喷雾。施用井岗霉素时,最好在雨后晴天进行,如在施药后两小时内下大雨时,应再次用药。

(三)稻纵卷叶螟

又叫裹叶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1、为害特点:初孵幼虫取食心叶,出现针头状小点,也有先在叶鞘内为害,随着虫龄增大,吐丝缀稻叶两边叶缘,纵卷叶片成圆筒状虫苞,幼虫藏身其内啃食叶肉,留下表皮呈白色条斑。严重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以孕穗、抽穗期受害损失最大。多雨日及多露水的高湿天气,有利于猖獗发生。

2、防治技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高峰期和1~2龄幼虫高峰期,根据防治适期的不同科学的选用不同的药剂种类。在卵孵化高峰期防治,选用杀虫双、杀虫单等,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克,或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50~7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在1~2龄幼虫高峰期,当百丛幼虫达60头以上时,亩用40%毒死蜱乳油50~60毫升,兑水50~60公斤常量喷雾或兑水7.5~10公斤低容量喷雾。

(四)稻飞虱

稻飞虱俗称“蜢子”,也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稻田发生的主要是白背飞虱及褐飞虱。两种飞虱都是随着西南气流从南方稻区迁入。一般在水稻的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褐飞虱为主。

1、为害特点:白背飞虱主要在分蘖至拔节期为害。受害田块稻叶发黄,分蘖减少,严重时水稻成片“落塘”枯死。褐飞虱的为害主要在孕穗至成熟期,为害严重时,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逐渐全株枯死,受害田常“黄塘”,严重时全田枯黄,形如火烧。

2、防治技术:

1)农业防治:推广抗、耐虫高产优质品种;健身栽培: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防止禾苗贪青徒长;保护利用天敌。

2)化学防治:采取重点防治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的防治对策,对成虫迁入量特别大而集中的地区,采取防治迁入峰成虫和主害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相结合的对策。掌握小若虫高峰期,当田间虫口密度达1000头/百丛或短翅型成虫达20头/百丛时,集中连片统一防治。施药时注意先从四周开始,由外向内,实行围歼。喷药均匀周到,注意把药液喷在稻株中、下部。 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或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30克,兑水50~60公斤常量喷雾,或兑水7.5~10公斤低容量喷雾。

(五)二化螟(钻心虫)

1、为害特点:二化螟危害分蘖期水稻,造成枯鞘和枯心苗;为害孕穗、抽穗期水稻,造成枯孕穗和白穗;为害灌浆、乳熟期水稻,造成半枯穗和虫伤株。

2、防治技术:防治螟虫应以农业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提倡齐泥割稻,铲除田边、沟边杂草,对于绿肥田和油菜田,尽可能早灌水耕犁,将螟虫杀死。

分蘖期必须狠治一代,既可保苗,又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当枯鞘率达3%左右时,用药防治。孕穗后期至抽穗期,在孵化始盛期到孵化高峰期,当白穗率达1%以上时用药防治。

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250克,或90%杀虫单粉剂50~70克,或25%毒死蜱乳油50~60毫升,或20%三唑磷乳油100—120毫升,兑水50~60公斤常量喷雾或兑水7.5~10公斤低容量喷雾。